----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源流    

阿翰師,台南人,五十八歲,自十二歲起跟隨第一位啟蒙恩師:陳遠來師父,從八極拳開始入手,到形意,八卦,丹道(這是本門對於氣功的稱謂)功夫,至今 四十年,恩師武藝精湛博深,以丹道功夫來說:比起現在所謂的氣功,不是一些胡亂編的動作加上呼吸,就說成了什麼所謂的神功,要不,就是拿著一些古書說三道四的,說實在,丹道(氣功)沒有那麼簡單,但卻不復雜,只要老老實實的練習絕對會有成果的,我在十八歲時就能發放內氣,其實這對我們來說並不算什麼,那麼為什麼有人練了那麼久的氣功連最基本的發放內氣都做不到呢? 在十幾年前氣功熱潮極盛的時候,曾假裝什麼都不懂的去打探看他們到底都在練些什麼,其結果可想而知,不過倒是有幾個氣功師是有功底的,恩師的丹道功夫精深,以前小時候,常見恩師一會兒像是糟老頭似的,一會兒眼目光似劍的,恩師打起八極拳來的那股崩炸勁實在讓人很難相信那是一個七十幾歲的老人家,以前恩師常說:年輕靠身體,到老就得靠功夫,這個功夫指的就是內在的聚散,陰陽,循環,也就是丹道功夫,小時候對於恩師說的很多理論都有聽沒懂,恩師總是說:你記住,以後就會懂了,果然,功夫到了也就懂了,恩師所傳的八極拳為最古老且完整的拳術,現在八極拳很盛行傳統的八極拳講究的是氣與力的合,所以會有速度上的墬勁,接觸點的崩炸勁,這些勁的來源是:鬆,正,合,沈,重點是在內力,而不是招式,練的人很多以為只要學八極拳就能天下無敵似的,可是通常都被這個膝蓋痛的問題所困擾著,偏偏八極拳和太極拳有個共通處:哪邊都能痛就是膝蓋不能痛可是很多人的問題是:什麼地方都不痛,偏偏就是膝蓋痛,這豈不怪乎? 恩師學問也是博大精深,文學,史學,哲學,樣樣精通,除了武藝以外也讓我受益良多。

太極受業恩師李長師父,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學起太極拳,經歷了二位太極拳老師,幾年的時間,始終沒有感受到太極拳的真締,不禁又灰心又存疑,直到後來終於尋訪到了恩師。恩師從六歲起就開始向楊氏名師楊澄浦師祖學藝,後來十五歲時又從陳氏名師陳發科師祖學習陳氏太極拳,因為恩師已有太極之根基,所以師祖便一開始就授以當時不外傳之陳氏太極拳大架子,恩師練了一輩子的太極拳,到了八十八歲的時候,打起陳式大架子時仍是抖彈,跳躍,發勁,絲毫都不馬虎,一天當中總還得練個五,六趟,回想起當初要向恩師學藝的過程真是吃足了苦頭,恩師的牌氣不是很好,而且據恩師說他的弟子未超過十人,當時恩師已經七十幾歲了所以一點也不想收弟子,後來我總是不辭路途遠,三,四天就去拜訪恩師,有時恩師興起,要我演練學過的拳法讓他老人家瞧瞧,如此經過了一個多月,恩師才正式的收我為弟子,恩師後來提起,太極拳是一門練一輩子都不夠的藝術,可惜流傳雖多,但是卻雜而不清,真理不明,真正的拳法要完整的傳下去,這樣才能一代傳一代,這是他的責任,現在他就把這個責任交到我的手上,恩師總是說功夫不能只練一半,也不能只學一半,練半調子的功夫對不起祖師爺們一代傳一代的苦心。

緣生由起

2004年在成大練功時,巧遇白鶴拳林老前輩,林老前輩在暗地裡默默的觀察我練拳很久,有天他走來與我說;年輕人你打的太極拳我從來都沒見過,似鬆非鬆,鬆中帶彈勁,這種勁道我從來沒看人打過,我只是回一句,勁讓它節節貫串出去就行了,林老前輩只說了一聲好,隨即邀我過兩招,我當然接受此一邀請,那時,一對上手,林老前輩甩了幾下,可是都沒能甩出來,我的手仍然搭在林老前輩的手上,他笑著問;年輕人你的聽勁是怎麼練的怎麼會聽的那麼快呢?我說這是沾,黏,貼,隨,只要把聽勁這個意念換上:沾,黏,貼,隨,這四個字就可以了,光聽有什麼用,跟著對方走就是了,林老前輩聽完不禁大笑說:真是妙,經過幾次的碰面,林老前輩似乎有話說不出口似的,後來他問我一個問題,中正,他說在白鶴拳裡對中正也是有要求的,可是卻做不到像我一樣,座跨也能如此的中正,對林老前輩的氣度我感到很敬佩,有些人以為我看起來年輕,不是來倚老賣老,就是對我胡亂吹噓,真正要邀這些人過兩招,他又不敢,說什麼練拳只是為了健身而已,不是為了要動手等等可是這些人又喜歡用嘴皮子來找人比高下,真是怪乎,林老前輩是第一個讓我破例將中正鬆沈的心法口訣傳給他這個外人的,據林老前輩說:他的白鶴拳乃阿善師一脈嫡傳,其實看他在打拳,看的出來功底深厚,想必是用很多的汗水,跟時間累積而來的,林老前輩一直對著我說:我應該要認真的將功夫廣傳出去,不能再用那種無所謂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問題,每一代的傳人都有其責任將所學的秘技流傳下去,不然這種藝術的寶藏總一天會消失,我笑著回道;消失是絕對不會的,變成了不倫不類倒是真的,所以這才公開此一訊息,供大家參考。

 

Copyright© 2020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