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拳論解析 發勁與不發勁 鬆沈與座腕 陳式與楊式的差異性 

 

~太極論述~

氣沈丹田

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大家都聽過也都知道,內外拳家,練氣者也都在練,但是真的有做到嗎?要怎麼練呢?
其實氣沈丹田與鬆是因果表裡關係,是上半身鬆活的關鍵,其結果是產生了胎息的現象,而這又是另一個因果關係的開端,為的就是生生不息的循環,有生就有滅,如此方能生生不息。氣沈丹田之所練不好的原因在於鬆與沈這兩個字,練太極的人都知道,可是為什麼做不好呢?或許有人會說我很鬆,但別忘了有鬆就會沈,一般只顧著鬆而忘了沈,所以犯了散的毛病,鬆不能散,不能軟趴趴的,但也不能硬綁綁的,這很矛盾,沒錯,太極就是一種自然的矛盾,其來自陰陽相對,相生,相剋的道理,拳論中提到氣歛入骨,綿裡針等等…用白話說就是力在骨子裡,可是話又說回來,那該怎麼練呢?其實心法口訣就一句話而已很簡單說穿了就沒價值了,很多人常把拳經,拳論掛在嘴上,可是不明其意或是誤解其中正真的用意,拳經,拳論,說到底,它還是理論性,概念性,真正的心法,口訣練法要有師父的口傳心授才不會走偏掉,另外,真正的心法,口訣,這些壓箱功夫是不會出現在文字上的,其往往都是一句白話,一個很簡單的觀念然後持之以恆的段練而已,傳統的學藝過程中須要用時間來累積打底的用意是:基礎練扎實了,觀念清楚了這才能離開師父的身邊,不然只知練形,內在的功夫不練,很難出功夫的,在師父的身邊經由師父不斷的更正,修改,功夫的基礎才會扎實,以後的路才不會走偏,這才是真正的內在,因為意念想的是一回事,身體做起來又是一回事,這也就是很多人連最基本的氣沈丹田都練錯的原因,氣沈丹田不是只有用意念把空氣吸到肚子裡去,氣沈丹田要把鬆與沈合在一起才可以,不然的話練了一輩子還是只有在那吸氣的份而已,正確的練法其實也只有一句話,一個觀念而已,有了氣沈丹田之後才會有胎息,胎息的目的是為了要蓄養能量,這是為了動靜合一,剛柔並濟之故,沒有這些功夫就不會增長,相對的這不也是大家最想追求的內在嗎?以前我常跟學生們說很簡單,沒什麼,學生們的表情不置可否,但是當自己有了感覺以後又會覺得驚喜原來也沒有想像中的難只是要不斷的頓悟,體會罷了,當然用嘴皮子是練不出功夫來的。

有沒有氣沈丹田,其外在的証據就是胎息的象現,而胎息的表現就是肚子會有一縮一脹的現象,然而是不是真的有做到胎息,不能用一呼一吸來控制肚子的起伏,同樣內外鼓動的現象,就連講話時都要能做到才是真正的胎息,這才是胎息真正的意義,如果還要帶入呼吸那就不夠自然,身與意合的純度不夠,同時也表示你的練法不對,內氣是無法聚集起來的,還有一般很多人所說的縮肛,提肛等等,那是胎息的延伸,怎麼說呢?內氣聚起來了以後,丹田會直線方向的上下來回轉動,這是丹田內轉,這樣會帶動起會陰穴的收縮,而會陰穴又會帶起足三陰筋脈的精氣,以男性來說,如果這些真有做到的話,整個陰囊會有飽滿,緊實的現象,這是環環相扣的東西,很多練順逆呼吸,提肛,縮肛的人,知不知道這些到底在練什麼重點,要知道其前因後果的相關性才算數,同時自己還要能做的出來才行,不要只是想的玄之又玄,如果連因果關係都不清楚的話,那得要好好的思考,到底你是在練功夫,還是在學呼吸。這些東西在太極拳的拳架當中都要能做得出來,如此你所練的太極拳才會真正對強身健體有所幫助。

這些東西,方法對的話,很簡單,二,三年就得要練出來的東西,練不出來的話,一是方法不對,二是不夠用心,用功,不用功的話……直接就可以不用練了。


圓檔與鬆沈

鬆沈與中正的前因後果所產生的現象:圓檔,襠要圓,圓要撐,這是因果關係,不能只做表面的圓而已,如此足掌就不能全實,一般不是足掌外翻就是蹺起來,這是不行的,這是因為沒有鬆夠沈夠的關係。 中正與鬆沈和圓檔是環環相扣的因果循環關係,鬆沒有中正就不能沈,沒有了沈,檔也不能圓,沒有了圓就沒有撐,當然也就不會有滿,所以就蓄不了勁,如此遇到來的力道大又猛時當然也就化不了勁,(太極拳要化打合一)。襠要圓才會有勁的滿,勁滿了,自然就會有一種圓的彈勁,對手力量來,不但可以化對手來的力,更可直接將他的來力跟襠勁給送給他,假使襠有角的話(襠沒有圓)當你在蓄勁要發勁之時,對手跟著你的重心後退,將力給你,你的重心就破了其實功夫這個東西是一個由多種成份組合而成的復合物,少了那種成份就一定會少了某種功能這是一定的。

中正的關鍵在於脊椎與腰跨兩者間,因為整個鬆沈的重力要經由脊椎下沈到跨檔之間再到腳底,而後再將圓檔的勁上傳到脊椎,如果脊椎沒有中正的話勁就斷了,這是屬於武術層面,如果以筋脈氣血運行的角度來說,背與跨檔的角度不對的話就無法運行大週天,因為三陰之氣無法上傳,三陽之氣無法下達湧泉穴,如此一來也就沒有了陽陰,同樣的如果脊椎前傾或後仰也無法鬆沈到腳底,相對的脊椎也不能為了要鬆而垮掉,很多練太極拳的人都有一個很大的毛病,練拳架時為了要鬆,肩背垮掉,這是在騙自己而已,真正的鬆,不是外形的鬆,管外在的身形,不是垮掉就是抗力上來,真正的鬆沈是內在的集中,然後點跟點連接起來才對,然而大家不是都知道,要中正,要鬆腰落跨嗎?怎麼打拳架時這些就都拋在腦後,這是因為有很多的觀念,練法,細節上不清楚才會如此,內家功夫離不開陰陽和週天循環,太極拳不是只有比手劃腳,要知道如何蓄集能量,有能量後才會有力量。

太極拳對改善體質,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胃病,肝腎等疾病非常有用,其秘訣在於這個跨襠的運行,這些病症都是長期筋脈根源閉塞,逐漸枯竭之故,足三陰(肝筋,腎筋,脾胃筋脈)乃"生"之根源,其根源不"活"則其氣不生,氣不"生"精不聚則臟腑不養,腑臟為倉儲,其不養則腎水枯竭,精血衰弱,又肝木不青,脾胃之土貧瘠,何以為生?此為太極拳之根亦是生命的根源,若能將"根源"生生不息地運行何患吾體不健,神之不寧,氣之不運,精之不藏。


鬆要沈,沈要直,直能墬,墬能蓄,蓄要圓,圓要撐,撐能滿

肩是鬆沈的第一關卡,沈肩墬肘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後面還有一句就是(沈肩,墬肘)提腕,座腕,跟立掌勁透指,為何呢?因為手掌是上半身勁的出口,如果肩沒有鬆透的話勁就無法貫串出去,如此就會僵硬,一般為了要掩飾此一缺點,只有練慢,太極拳要能慢能快才對,(練習或要用甩勁時就要快得起來)即使不發勁也會有勁的延伸,綿綿不斷的感覺,而不是自我陶醉在鬆跨軟當中,當然條條道路通羅馬,不一定練習的過程,方法,那一家,那一派才是絕對正確的,但其結果才是重要的,一樣的,也要能合乎拳理才對,若是偏離了根本原理,不管練了多久是不會練出東西來的,現在流傳的太極拳將很多的內在簡化,美其名是為了推廣太極拳,但是少了那些內在的功夫以後,這種太極拳,就不是太極拳了,如以養身,健身來說的話,還比不上去跑跑步還要來的有益身心,為何?不管怎麼練,不外乎一個通則,鬆要沈,沈要直,直能墬,墬能蓄,蓄要圓,圓要撐,撐能滿,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小細節如果不一一的詳解很難体會其間的道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比對法,就是實際動手試看看正確的動作跟不正確少個不起眼難以察覺的細節其結果有何不同就能恍然大悟了,所以,以前師父教拳的時候總要詳細的拆練講解這樣才能真正的練到功夫,而不是比手劃腳的擺招式而已。其實少的東西都是內在的層面為多,因為一般人在學拳或打拳的過程多在注意動作的問題,而忽略了先要有內在的能量才會有外在動作的道理,有了內在的能量外在的招式不論何種動作都會有力量。


總結來說:鬆沈要有頭有尾,不能只顧鬆,不能犯了軟,跨,散的毛病,要把力沈到骨子裡去,這樣根基才會在跨襠中,如此才能一步步的提升境界,鬆沈有初級的練法,中級的練法,高級練法,每一個層次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化打合一,既是蓄勁也是化勁,化勁用的是蓄的,讓對方感到我方的身體像海棉一樣,一直吸收他的來力,而不是像一般表演推手那樣,讓身體歪一邊或一直退後然後再發勁,這種情況如果對方來力大或快時,功夫就不能用了。
中正:不管鬆沈蓄勁當中,或是移重心當中,還是座跨,都要中正,怎麼樣在這些情況當下中正,跟鬆沈有著很大的關聯,而鬆沈又要有中正才能做得好,每個環節都要到定位才行,聽起來似乎會很困難,其實不然,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騙自己,該練的一定要按步就班,一點一滴的累積功力。
陰陽變換:指的是移重心,每一次的移重心都是一個陰陽的開合,每一個動作當中會有好幾個陰陽開合,在開合的過程中,陰,陽,輕,重,多,寡,剛,柔,都要做到,這樣在整個移重心當中,襠的圓,撐勁才不會失去,不要偷工減料,這是很多人練不好的原因,同樣的在陰陽變換,也分有初級,中級,高層練法,一層一層的往上提升境界,不要老想著要速成,這是犯了一個貪字,太極拳裡,要忘了手,要練到無手,就是忌一個貪字。
歸元中定;指的是座跨,座跨時要做到上半身氣沈丹田,下半身圓襠跨撐,如此才能根歸元,身中定。有定才有動,有陰才有陽,上身由陽變陰,下身由陰成陽,一個定式當中又轉換了一個陰陽,下一個動又是一個陰陽的轉換開合,這樣三陰,三陽筋脈才能生生不息。


這裡提出了太極拳練習的幾個大方向,雖然練法中的心法,口訣無法公開,相信有心的人一定可以從這些方向去思考其中種種的問題,並希望大家能從中研究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向,任何門 派的太極拳都好,只要能練出功夫都好,太極拳只要方法正確,連學生中剛學的人都能做出鬆沈,撐勁,並且可以受某程度的來力,學生們都覺得很驚奇,我認為這沒什麼好稀奇的,因為離可以用還有一段距離,只是証明,並告訴學生,這個練法可以練出功力,定式是死的,用是活的,身,心,意的合才是一切的根本,而這個根本會有很多道路可以到達,也會有很多不同的練法可以出功夫,但不能練了很久還在比手劃腳或是放不了勁,這是說不過去的,如果一對上手;客氣一點的話陪你練練力氣,無傷大雅,刺激一點的話,一隻腳提膝踏上你的跨,轉半個圈,勁就會轉出去,這可能會有點不禮貌,再刺激一點的話,一搭手時連轉圈都不想轉,一粘黏,一合直接發短寸彈勁的話,這可能對一般所謂的推手而言不能算是推手吧,我想這是很多人會質疑太極拳能不能實戰的主因。

 

Copyright© 2002-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