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拳論解析 發勁與不發勁 鬆沈與座腕 陳式與楊式的差異性 

 

陳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的共同點和差異性

一般認為楊式較柔,而陳式較剛,有人覺得陳式的較好,有人認為楊式較合體力不好的人練等等,以有些流?的陳式太極拳來講,跟現在楊式太極拳兩者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差別,似乎漸漸受到楊式所影?,或者可以說只比楊式快了那麼一點點,步伐大些,低些來做為區別,陳式是將拳術與內家功夫結合在一起,彙整而成的一門功夫,也正是太極拳發展的起源(就目前所知道的歷史而言,可知的答案是如此,至於其他有爭論的問題,不是我的智慧可以理解的),所以在剛柔並濟的方面較為明顯,然而其剛是顯現於在外,內則專柔,這是表現方式的不同,在後來發展的楊式太極中,演變成了甩勁,或是綿勁,以至於鬆柔勁等等,則是外柔內剛的方向,所以會有身如綿,骨如?的觀念,這並不會有所衝突,差別在於陰多則陽隱,陽多則陰減,其陰陽的本質不會改變或減少,改變的是外在招式動作的剛柔表現,以前恩師曾提過在他二十幾歲時,離開學藝的北京,在要回家途中,順道前往南京拜訪澄浦師祖,在與師祖交手當中,恩師覺得師祖的出手似乎越來越快,而師祖在演練拳架時也快的讓恩師眼花瞭亂,師祖說:這是把勁用甩的甩出去,放的越空,勁就跑的越快,師祖告訴恩師說:你現在可以加入此一方向的練習,快與慢,細與綿,其中的細節好好的體驗,如此發放勁就更能收發自如了,所以,若是很多觀念不清楚的話,很容易造成練法上的偏差方向,陳式古太極(太架子)講的纏絲勁,在勁的表現方面因為快慢相間的關係會著重在彈勁上,何謂彈勁?就是把纏絲勁加上速度,用彈的方式將勁發出去,這種勁道渾厚,且快,不須太大的空間就能發勁,意念上的一個鬆沈就能把勁合起來發出去,而在楊式老拳路裡練的是擰勁,其名詞不一樣但內容講的,練的是同一個道理,而心法口訣也是大同小異,諸如此類,太極拳一定要能快能慢,快慢相間,剛柔並濟。

這個纏絲勁大家都在練,可都是一知半解,聽來看去,都是用意念怎樣纏怎樣繞,或是腳怎樣又怎麼樣的,明白說,百分百錯誤,心法口訣,一句話,一個觀念而已,可是不代表就能學會纏絲勁,,會還要知道怎麼用,這是要全部的小細節都練對了以後自然而然就會跑出來的東西,不是說要練就能練成的,纏絲勁是屬於中級層次的功夫,用在近身纏鬥,化勁,鎖身使對手有如身陷蜘蛛網中無法脫離,不管身體那個部份碰到對手都好像一條,一條繩索纏住對手一樣,在發勁的部份則會有旋轉彈抖的勁,發纏絲勁會比一般直勁的力道還要來的大,太極拳要能化又能打非得纏絲勁不可,不論直的來或橫來,上下來的力皆能化,而且化勁就是在蓄勁,將對手來的力還給對手,自己反而不費吹灰之力。 
楊式,和陳式有何差別,又有何好處? 楊式把拳架的動作化繁為簡,專注於內勁的凝聚與運行,雖然外在動作的陰陽開合少了,可是內在的開合卻更詳細明顯,如此每一招定住時,則是一個大週天循環,但簡化動作上的開合以後,陰陽變化就少了,少了陰陽變化後相隨的動作自然就小很多,此一差別在丹田內氣的運轉上會減少,所以在氣力方面的訓練較為不足,但是對中正,鬆沈,的訓練較容易體驗,(這裡指的是本門古傳練法),陳式古傳太極拳(指的是本門古傳大架子)在剛柔的分配中較平均,所以會有快慢相間,剛柔並濟的拳式,在一趟拳當中會有如波浪般的高低起伏,事實上不管陳式,楊式太極拳粗略的來說:練的內容為三個部份,一是鬆沈蓄勁,二是陰陽變換,三是歸元中定,有了這些內在以後什麼樣的招式都不重要了。

 

Copyright© 2002-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