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從佈氣的綿綿不絶以氣運身的完整一氣到一動無有不動乃至牽一髲而動全身來檢視所有動作招式的 "整勁" .

太極拳的"整勁"在 "樁功" .簡單來說;就是每個動作與身形完整氣力的連結聚集.這個"整勁"提供運勁催發用氣收放的根基,換句話說,"整勁"是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最重要的根基與內身勁法,而且完整的一身"整勁"更是太極拳進階 "以氣運身" 的核心.

太極拳 "整勁"第一階段為身形結構接合以勁運身的勁源,基本上以練出站樁身形內勁為主,站椿內勁原則上在合理的範圍內推不動,拉不開,撐得起即可 過關. (*站樁內勁請參閱示範影片*)

如此內勁氣力可在拳架中隨著動作流動而以勁運身,方不至於手是手的筆劃,身體歸身體的搖來晃去,看得出招式卻沒有節節貫串流動的力量.

 

太極拳 "整勁" 的第二個階段以蓄勁,運勁,催勁中似緊非緊,似鬆非鬆為重點.練放鬆與運行跟維持樁形結構內勁之間的矛盾協調和運用這一股內勁的力量,最終目的是融合放鬆,運勁,催發三者之間完全相異的元素.

內化剛柔並濟,運勁而不是用力,放鬆而不是流於不會用力,完整的氣力相合催發用勁而不是用身體片斷部位接合的力量.

 

太極拳 "整勁" 的第三個階段練內化 "自然" .身形與動作招式之間看似不用勁卻意到,氣到,力到.看似慢卻牽一髮而動全身.看似緊繃卻能勁疾而發,因此這裡的整勁在 "修煉" 意,氣,勁.身,內,外.上,中,下的 "完整" ,進而是用勁收,發,放的 "完整一氣" ,至此內化一切有為法於無形,內外皆 "自然" .

* 太極拳的整勁請參閱示範影片中各段的樁身內勁.

* 形意拳的整勁請參閱示範影片中形意五行拳示範影片.

* 八卦掌的整勁請參閱示範影片中八卦掌內勁示範影片.

 

         從太極拳樁身內氣的綿密出發來看它與內丹氣功中的"守身" ,"念身" , "忘身",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兩者皆因內氣盈實之故而能提氣,運行,收放,渾然天成而不強為之,因此提氣時能聚集而不虛浮,運氣時能流順而不滯,催發勁氣時能收放於生生不息的循環之中,因此以氣運身,身形內外綿密而厚實.

這裡有幾個應用太極拳厚實內氣的相關體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相信現今失眠,睡眠品質不佳的人相當多,原因則可能是五花八門,不過我們用心不寧則氣不定,氣不定則神不安概略的來看失眠問題.

如果只是普通的心浮氣虛所導致的失眠,以我個人的體驗在太極拳中鬆化身形佈氣收放使身體內圈厚實的鬆柔綿密之氣可以用來填補身體內氣的虛浮,渙散,而且身體內氣的沈澱與歸元則可以定念安神達到平心定氣的效用.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有時 候用鬆化定氣平穏入睡,因而可以睡得沈穩.有時鬆化平定了氣息,但心念仍然未定時,透過了沈澱歸元引導內氣穩定不隨著心念不定而虛浮鼓躁起來,如此雖然未獲得深眠,但最少是不會耗損太多體力,因此有時間讓自已的身體可以找到時間來進行自我恢復修補.

另一個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血壓的問題.

我的血壓從30幾歲有測量的記憶以來收縮壓大約都在125~130,舒張壓大約都在75~80之間.

當30幾歲時 這個數字被告之列為危險觀察名單.

40幾歲時還是差不多在這個範圍,當時被告之要維持清淡飲食.

今年53歲的數字;收縮壓126,舒張壓75,這時得到的說法是;50幾歲的血壓這樣算是不錯的.

面的20年跟煙酒,生活習性不好的影響有關,後面10幾年的部份我想跟鬆化運氣的功效最有直接關係.

身體內氣厚實綿密還有另一個好處;我的身體歷經幾次的車禍摔傷,脊椎有隱性的側彎.何謂隱性的脊椎側彎?當我太概在練功過後持續第3天都沒有再練功時,身體會感覺到中間有一段是空洞的,內氣有散掉的感覺,並明顯感知身體上不接,身內有斷續處,當再度練功氣力接合後,樁身完整的情況之下脊椎側彎的地方就不會有失落,斷掉的感覺出現,因而身體結構在氣力完整接合的情況之下能循環不洩漏,所以在練功效能的有效期間之內是不會有脊椎側彎影響的,取而代之的是樁身裡面內氣厚實而綿密的正能量.

內氣厚實綿密更是健胃整腸的良方.

我手部濕疹的小毛病,這個問題因為體質再加上愛吃冰冷的習慣所導致脾胃濕熱有關,每當發作時,若是在微微發紅的當下運氣守住脾胃 驅逐寒氣並節制忌口,能馬上解除症狀,若是在發作當下時運功提氣個20分鐘能立刻消除紅腫,但功效大約只能維持5個小時左右.

另外身體內氣厚實綿密對筋骨問題更是有著具大的功效,我曾在長跑步時肌鍵拉傷,進行長游泳時手臂筋膜發炎,在足不能行,手不能舉時在內氣綿密收放的幫助之下雖然痛感不小但仍可以維持大部份的肢體運動,最有趣的是;可以練功打拳,但走路時卻會痛到無法行走,練功時手臂可以發勁於人,但是吃飯時卻會痛到手難以舉起碗來.

這些說來算是無關緊要之小事,不過當你的身體有能力可以調整這些小事時相信這乃是修煉道路上的一大步,不是嗎?年輕時用身體練功夫,功夫內化在身體裡面才會是伴我們一生的益友良方.

功夫一山還有一山高,論功夫我算是平庸之輩,練功至今非常慶幸得手這些入門基本功可以內修練身.

就像我師父說的;年輕靠身體,老了靠功夫,功夫是一輩子的修煉,氣與力合,身與意合才是修煉之道的開始.

太極拳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練氣,運氣,用氣 更像是修煉過程中的一盞指路明燈.

 

        "渾身是勁" 手非手的陳式太極拳纏絲勁

太極拳的勁是運化內氣重要的一個元素,這個階段以練身勁運行為基石,收放用勁為根本.

陳式太極拳除了練氣的盪氣法以外所有的手法都跟纏絲勁有關聯,並且由這個層面來延伸.

纏絲內勁從身體內氣與勁的流動方向,氣力的聚點,轉折,到氣力的引導,分佈,出口流向等等......

這些都在纏絲勁的範籌之內.

纏絲勁在鬆化之前對於如何處理身體內化力,運力,用力與勁氣相合是一道很重要的程序,以纏絲勁來練身勁,用身勁來累積太極拳的功力,這個階段練出來的功力也正是日後用勁化氣的源頭.

陳式太極拳強調剛柔並濟,缺一偏重不可,因此能內氣飽滿,收歛和外發內氣兼之,練勁,用氣剛柔合而為一.

故陳式太極拳以身勁之剛運於身形之內,用內氣鼓盪滋養催發勁力,此謂剛柔並濟,勁氣相輔相乘.

剛柔並濟融合在一股勢的勁與氣合,因此鬆而不散能靈活,勁能摧發,氣力能流轉而行於手,出於稍,因節節貫串之故彈抖而出.

太極拳的陰陽在身形內外,上下,圈內,圈外用意在練交會,接合與相通並將這些內化為一,因而身形內外,運勢與形體招式之間能厚實綿密無使有凹凸,斷續之處.

楊式太極拳經歷代由楊澄浦公歸納 "鬆腰落胯" 與 "提氣運勁千迴百轉" 之說.陳式太極拳由陳鑫太極拳圖說中引申為 "溜臀" 與 "纏絲勁" ,兩者之間略有不同,但主要練使身形厚實綿密無有滯礙,斷續之處,這些內功心法是引領跳脫比劃招式的維一道路.

不管是陳式太極拳的"溜臀" "纏絲勁" 還是楊式太極拳的 "鬆腰落胯" 與 "提氣運勁千迴百轉" 這些都跟運轉,流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練架上以鬆腰落胯或是溜臀使身形結構的力量連結不斷,因此力可以在身形中流動,分佈,卸力.這些在陳式太極拳的溜臀更是練纏絲勁的關鍵地方.

*溜臀請參閱示範影片中溜臀的運轉,流動與在搭手中從陳式太極拳溜臀的整體移位來看如何用核心軀動身形,以氣領勁,用氣催發,其中包含,身形的擺盪,前後換位的收放,身內,身外空間的吞吐和面向的轉換,這些透過用招式 外形來練習,最後的目的在於內化心法而跳脫外形招式的框架.

不管是陳式太極拳的 "纏絲勁"或是楊式太極拳的"提氣運勁千迴百轉"這些都是用來檢視身體內勁的流動與轉折.

*陳式太極拳纏絲勁應用請參閱示範影片中纏絲勁搭手;這裡面包含了斜行的位移,拗步的轉折,撇捶的纏繞,穿肘的收放,六封四閉的推放等的勁路.

這些勁路的勢在練架中以招練形,用形來練內勁,以勁運身,練架時用形,應用時以勢運身用勁,因此用勢可以練 "用勁" ,同時也可以練化勁.    *太極拳的化勁請參閱示範影片中 "化勁示範影片.

"溜臀" 陳式太極拳移形換位與化勁的核心,在練架中是移動身形的重要功法,應用時則利於走化,以走化為蓄勁而用.

         移形換拉是太極拳變換重心陰陽虛實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讓身體在移形換位時保持平穩,中正,使身形不會隨便搖來晃去,這也是 一般能不能蓄到勁的重要關鍵,所以"溜臀"練化勁於順暢而自然.

化勁快則可以延伸到打法.如敵一動即化即打,敵微動則即發,敵欲動而先發.試想若是化不順,走不快如何以化為打?

練鬆化身形使其綿密以氣運身讓動作柔而不散,綿長而不斷落,重點在鬆化與佈氣二個步驟,佈氣使身形內的密度緊實,因此能以氣運行招式使其綿綿不絶,所以身形內外厚實綿密,從這個層面回頭通盤來檢視,深入了解太極拳的 "完整一氣" ,包含形意拳中的手到,身到,腳到的內外三合勁,然後再回來講搭手(推手),這個階段的搭手要戒掉手抓來抓去的毛病.忘記手,不用手,卻能形於手.

陳發科公說過;搭手來回終須一打.這句話的意思是;搭上手越能在短時間內來回之中就把力量轉換,走化,蓄勁完整後即能用也可以打.

打或用或發放不在手而是從身而發,這裡的從身而發叫做 "整勁" .

為什麼來回終須一打?因為勁滿則發,所以全身部位都可以發,所以太極拳講全身是手,手非手.

練架時勁氣形於手,練節節貫串的完整一氣,應用時運勁用勢而非用手卻形於手.

太極拳的 "完整一氣"能以氣運身充實身體,在身體虛累內氣耗散時經由行氣,佈氣後能快速收歛耗損出去的氣力,再藉由運氣收放的過程中將勁與內氣運行在身形之內,因此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重新聚集氣力恢復體力,這是練太極拳能給于身體生生不息能量的主要原因.

陳發科公說;若是太極拳練力不知氣,能撞擊,但勁難透身.練氣不知勁,能綿柔但不能打手.(功夫)

雖然現代練太極拳的須求從練打手到現今的養身功能為主,但不論是打手或是將太極拳用於養身,健身,其中剛柔並濟,練氣柔為陰,以氣練剛勁乃為相生相合之道,缺一不可.

故陳式太極拳之剛柔並濟能內氣飽滿,能用勁亦能收歛與外發內氣於週身方寸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