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練氣 - 為什麼要練氣 ?
太極拳的內勁來自於鬆身內法 , 太極拳的內氣來自於內勁質量的進階鬆化 .
太極拳練內勁由外層拙力逐漸練進入肢體筋骨之內 , 當練勁的功力越精純的過程中即使尙未能達到彈放內勁的功力 , 但至少還可以結合身體跟筋骨的力量來做為勁源 ,
因此尚有些可用的力量來 "發勁" .
不管是太極拳的拳經或是太極拳拳論 , 講用氣的部份著墨甚深 , 談練勁的反而清晰可數 , 但是對於行氣運行卻是處處暗藏玄機 , 太極拳練氣既然如此重要 , 那要如何練氣 ?
古時候練氣是修煉身體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 修煉對自已身體的控制能力 , 掌握對自已身體內能量的主導權 , 調節內體平衡的運補 ,
因此在態度上相當審慎 , 恐過猶不及 , 而能不偏重 , 功法上傳承縝密細致而能按步就班 , 層層進階 ,
執行上透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引導後輩門人精準將內氣能量準確練到位 .
以前的時代 , 食 , 衣 , 住 , 行 , 生活起居 , 無一不須勞動到身體 , 因而對體力精氣都是很大的磨損 , 再加上醫療不發達普及 ,
所以特別注意身體內外的平衡 , 因此歷代發展出珍貴不朽的練氣功法 .
雖然通常練氣也是由外層練進到身體裡面去 , 但是如果在 "身體" 還年輕時就開始訓練的話阻礙與困頓的過程會更短 ,效能更好 .
古時候人們身體的勞動輸出是一項相當大的耗損
, 因此借由練氣來修補 , 內化氣的質量在體內透過內氣的凝聚 , 運行 , 收藏 , 來運補修復身體所受的耗損 , 然後再收藏多餘的能量進入身體內層去精進 ,
提升內在質量 .
年輕時鍛練身體快速蓄補能量的機制 , 中年時則精練身體輸運能量和修愎耗損體力的能力 , 年老時專一收守真元使內元不洩漏 , 聚守蓄留內氣真元 .
每個階段有不同的重點 , 功能不同 , 須要也不一樣 , 越早將素養累積起來對身體的助益也就越大 .
練氣由將動作力量與身體律動的波動轉換為不同質量頻率開始 , 將力量的鋼銳之力修整精化 , 轉換成氣的質量存留在身體裡面並更進一步凝結精氣收藏納入關竅之中 .
太極拳練氣只是進階的一個過程 , 首先借由氣的頻率將外部空間與身體內外連結起來 , 在身體和外形之間凝聚成一股氣場 , 再跟身體內的氣場頻率相呼應
, 若是體內氣機淩亂 , 則由形體之間的外氣來導引 , 用太極拳不同招式中的形體 , 動作去讓身體內的氣機蓄守臟腑的內氣 ,
或是練五行之間的運補和相生去灌注經脈跟臟腑之內 .
古代的心靈成長課程 - 神遊太虛
練氣最重要的一個部份就是借由內氣在身體中 , "肉體內" 的共鳴氣感 , 讓我們的意識可以駐守在身體內久一些 , 慢慢地去覺察我們自已的內體 ,
深切的去感受到身體內的 "空間感" , 這一層在丹道氣功為 ; 守身 , 念身 , 重點就是將意念收守進入身體內 , 剛開始借由氣的頻率帶領意識聚守在體內 ,
然後再結合內氣與意念二種頻率的能量去主導身體中的 "波能" ,這正是練氣最實質受用的地方 , 也正是太極拳最精華的內層心法 - "以心行氣 , 以氣運身" .
我們不妨問問自已 , 對自已的 "肉體" 曾幾何時有過確實的 "連結" ? 是否曾經感受到肉體裡面的 "觸感" , 除了一些類似頭痛 , 牙痛 , 肚子痛 ,
骨折傷痛等等....以外 , 是不是會發現到原來當我們對自已身體最有 "觸感" 的竟然都是一些疼痛感 , 這是何等可嘆啊 !
每個人練功的目的 , 原因不同 , 想要的東西跟須要的東西也都不一樣 ,很多人在講述自已身體上的問題 , 症狀的時候 ,
這些身體上的問題對我來說應該透過運氣調理一番大概都能解決掉 , 所以在課堂上常常就手癢稍作調理了一下 , 雖然不能完全解除 , 但一般都能舒緩 ,
感受到內氣調理身體的功效 , 不過這些都比不上從自已體內所透發的能量來得直接有效 , 有時候 , 我常在想 ; 我要是能替你們練一下就好了,
呵.....呵.....呵......
雖然看似一句玩笑話 , 但卻是一針見血 ; 重點是練身體裡面的 "質量" ,當內在的
"質量"提升了以後,有了內在的"能量",很多小症狀自然而然就會不見了,這些內涵是外層肌肉,肢體運動始終無法觸及的。
太極拳內層功夫經由站樁心功;
第一層 ; 教功法,練身勁。
第二層 ; 用心法精練,內化勁氣的質量。
第三層
; 以氣的能量練身體內外氣機的綿密和內氣鼓盪。
第四層
; 化有為法為無為法 , 以心意為本將身 , 形 , 意 , 統合為一 , 沒有著意行為 , 卻能以心念統領形體內外之內氣的蓄守 , 內透 , 外放 ,
收藏等等.....將一切的有為法內化成可以統御內形外體的 "觸感法度" .
因為能將內氣與心意統合駐留 , 運行在身體內外 , 所以一切內氣的流動都是真實地在肉體中運行 , 而不是只有在外層表皮的 "觸感法度" .
這一層主要在練氣凝聚之後以氣的頻率來提升內化身和意內合的質量素養 , 內練以心意發動 , 運化驅體中的能量 .
練氣在這個階段只是一個過程 , 主要的目的在借由 "氣" 的頻率將我們的 "心念" , 也就是 "意識" 帶進我們的 "肉體" 之中 , 可以將 "意識"
收守進入到肉體中的 "觸感法度" .
當身
, 心 , 意與內氣收守進入肉體中的觸覺世界裡面 , 我們的意識將真實地進入肉體去探索驅體中的觸覺世界 , 在這個法度裡面意識和念力在肉體之間遊走 ,
感受身體當中的缺陷與满實 , 時而引導內氣運走 , 時而收守內氣修補缺陷 , 這一層像是內丹氣功的 ; 守身 , 念身 , 忘身以達到收守心意 ,
內氣在驅體中神遊無境界的太虛空間 .
氣功練氣也好 , 太極拳鬆柔練氣亦同 , 怎麼樣的練法 , 多高深的論述 , 最終的目的是練出氣場的凝聚 , 可以在身體的內外透放內氣 , 能有收發 ,
運行的內氣才會對身體的內在根基 , 健康素質有實質的幫助 .
換句話來說 ; 如果腦子偏向有宗教方向的修練 , 洗滌 , 靈性可能會很高深 , 可能在心靈層面領悟得很透澈 , 但靈性畢竟不著邊際 , 實質上倒比較像是 "想法很多元"
.
這方面要明確地把宗教與練功區分出來 , 兩者最好不要混在一起 , 靈性可能超脫真實的身體能量 , 但卻不是 "動能力量" 因此無法明顯的幫助身體
, 通常肉體要先調理平衡 , 心靈層面才會更安穩 , 明心見性 .
姿勢體態顯示出身體的質量
身驅裡的肉體如果跟外形連結緊密的話 , 就如同太極拳論述 ; 一動無有不動一樣 , 從身驅的走路狀態到整體的行動態勢就可以了解到這個驅體內外的 (精氣神 ) 質量
,氣力飽滿和氣力虛散 , 這些其實一眼即能看出 .
在以前的時代光是走路和一般日常生活必須的勞動就非常消耗體力 , 磨損身體 , 因此以前的人特別注重 "內氣調養" 借由練氣來蓄養身體 , 用氣的能量收守 ,
運補內臟 , 運氣導引循經流脈 , 這是練氣最原始單純的初衷 , 練氣同時也是靈修會經過的一條道路 , 它像是通往靈修道路上的一座橋樑 , 看個人的緣份 ,
可以選擇要不要上這座橋 , 往這個方向走 , 我個人則是胸無大志 , 喜歡練氣單純的初衷 , 選擇往守真練命 , 修練身體的道路去 , 練氣力 , 會用氣力 ,
練身體而能用身體 , 驅使 , 駕御肉體足矣 , 然後順應生命的生滅和圓滿 .
練氣向來存在著一些令人垢病的問題 , 像是能通曉高深理論 , 練氣卻無內氣可用 , 就像練太極拳講以心行氣 , 以氣運身 , 在鬆柔練氣 , 氣聚丹田 ,
以氣催力 , 但卻練不出凝集的內氣在形體內外和招式中 .
太極拳
拳經 拳論不外乎著重於兩部份 一為 ; 講氣 , 二為 ; 勁氣相連的行氣轉折與節節貫串以接連身形結構 , 拳經 拳論告訴我們要學會練氣 , 養氣 ,
用氣的方法 , 將氣的頻率練進身體裡面去 , 將氣功的頻率練到可以自然地由內而外透發 , 能內化的將外形與內體之氣場收守自如 , 自然的運用全身整體內氣的能量
, 讓這股能量在招式和身體內外運行鼓盪 , 謂之"以心行氣 , 以氣運身" , 練氣沒有氣可運用 , 氣練不進身體裡面去 , 講多高深的意境 , 理論都沒有意義 .
太極拳講鬆柔練氣 , 不管多鬆柔的招式外形 , 或是看起來多有勁的以氣催力還有多會抖動的勁 , 最後總是要回過頭來面對氣在那裡 ? 氣是什麼 ? 的現實問題 .
體驗氣的真實感
我在日常練拳時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 有的人基於好奇過來打招呼聊天 ,
但大部份的朋友都是對太極拳練法上有疑問或是身體健康問題上想借由練太極拳改善身體而過來詢問的 , 以前則常常碰到熱心人士要來指正我不夠鬆......囧
通常如果有停下來講話的時候 , 我會習慣性的一邊聊天 , 一邊站樁佈氣 . 因為看起來就有凝結氣場的感覺 , 所以一般民眾都會問 ; 這是太極拳在練氣嗎 ?
我說是的 . 通常民眾也都會順口問 ; 那氣會有什麼感覺 ?
我都會說 ; 你伸一隻手進來我的雙手之間感受看看 , 通常外國人的反應最大 , 一般民眾共同的反應是 ; 從來沒聽過太極拳能發氣的 .
呵....呵....呵....我想此言差矣 ! 太極拳也好 , 內丹氣功也好 , 動不動都是 "氣沈丹田" , "氣走小週天" , "以氣催力" ,
"以氣運身" , 等等.....難道這不是練氣功法中應有的基本功嗎 ? 最後大家若有頓悟的連想到 , 對喔 !
大家不妨想想 , 太極拳練氣 , 氣功練氣 , 那氣在那裡呢 ? 氣該怎麼練 ? 用講的 , 不免流於拖泥帶水理不清 , 講高深理論難離紙上談兵 ,
搬神弄鬼之嫌 , 講基本功大家都想跳過直接練最高深 , 最精要的部份 , 殊不知正宗傳承就是從根基一步步開始 , 不過廣義來說如何練氣沒有標準流程 ,
重點是能練出內氣來 .
練氣不會只有作動作吸氣 , 吐氣或是吸氣縮肚子 , 吐氣放鬆肚子而已 , 呼吸是練氣功法中 "借力引動" 的一顆小螺絲 , 目的是為了將不同層面的 "法度"
連結起來 , 當內在能量可以聚集到位時就算不用吸氣 , 吐氣也可以很自然地把身體各個空間法度連結起來 , 如果只是停留在呼吸的感覺 ,
講再高深的理論也是在練呼吸而已 , 更不用說練出真實的內氣質量出來 .
被老情報員嗆 ; 練氣 ? 你能內氣外放嗎 ?
以前我年輕時在特別的行業裡混飯吃過 ; 公司聘請一位經理 , 剛從警界分局長級退休 , 用來當門神 .
他是從情報員轉入警界服務的 , 在情報局時期經歷過抗戰 , 殺過敵 . 拳腳功夫如何我沒機會見織過 , 但是渾厚的內氣修為倒是讓我印象深刻 ,
有次聊天時聊到我練武的同時也內修丹道氣功 , 此話一出他臉一沈問道 ; 練氣 ? 你能內氣外放嗎 ? 我說可以 , 他說試試 , 我說沒問題 .
試完後他的態度變得格外的親切 , 天南地北的聊起了一些軼事 , 忽然間他去拿個杯子 , 裝了水 , 他說 ; 小老弟伸手指進去摸摸水温 , 當我試完後 ,
他放幾根手指進水杯 , 過一會叫我再伸手進去摸看看 , 一模不得了 , 杯子的水變微温的 .
我們用自身的內氣一來一往 , 功力如何 , 什麼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 從那時候開始 , 不管什麼場合他都叫我小老弟 , 我都稱呼他為前輩 ,
當時我們一老一少都成了別人眼中的怪咖 , 但真正的意義只有我們自已才能體會得到 .
丹道氣功與太極拳內氣
丹道氣功的練氣與太極拳中的練氣目的是不太一樣的 , 但是功能效用約有六成是重疊相似的 .
內丹氣功練氣凝神入竅 , 行經運脈 , 潤養五臟固建內元以疏泄 , 運補內腑器官之正氣 , 因此能定氣以安神而能明心練性 .
太極拳的根源是拳術 , 它從武術戰技出發 , 非從養生的角度去練武術 , 以氣的質量讓力量厚實集中 , 在古法中練氣為精進提升內功的一個過程 , 在丹道氣功為
"練精化氣" , 在太極拳當中將 "力量" 透過內勁的運化使身體內 , 形體中力量的鋼銳拙力透過輕柔的內收外放 , 鬆透連結身體內和形體外圈兩股不同頻率的氣場 ,
身體內用氣的頻率將身體內外空間接合 , 提升身體結構與肢體之間的密度 , 讓身體內部空間與外形空間連成完整一體使意 , 氣 , 力合而為一再形於外 ,
這也是用太極拳 "以心行氣" 來帶動肢體與動作的 "完整一氣" .
太極拳從樁身佈氣開始將內勁的 "力量" 轉換成 "氣" 的質量 , 在樁身中匯集內氣 , 以氣的質量將內氣滲透進筋骨內膜到肢體結構外形中一一連結合為一體 ,
運氣御形以聚氣的形體來練太極拳的 "流動之勢" , 每一股勢因氣場凝結在形體之中而能鼓盪內氣 , 以此激活身體深層氣機的收放 ,
太極拳的練氣與內丹氣功的練氣目的在練出氣機的收守與透發之頻率 , 這樣以後就可以自然進入修練心性 , 蓄守命體的階段 ,
在心靈與命體的雙向同步修練時像是進入另一個安詳平和可以放心自在的世界 , 當心靈法度的頻率處於安詳狀態中自然能帶給命體平衡穩定 , 由 "氣"
的質量進入命體的深層並連結心靈性體 , 這是修煉的一座橋樑 , 另一座橋樑是用氣 , 以氣的質量來調整身體 , 當氣機的頻率穩定調和後 ,
氣的能量自然地可以收守臟腑之正氣並行於經脈之中 , 練氣的同時也是在調合身體機能 , 不管怎麼練氣 , 用說的 , 說太多都顯得累贅 , 最簡單的原則 ;
能佈氣透發便可以勝過一切言詞 .
練身體內層的能量 , 還只是在使用肌肉羣 ?
如果能使身體的內氣綿密扎實 , 力量收守在骨架之中 , 那麼每個動作的起點皆能從身體內的核心出發 , 整體的力量也會隨之收歛回歸到身體的核心之內 ,
因此練勁氣來回收放的同時也是在帶動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 這點跟練肌肉運動是完全不同的性質 , 因為肌肉區塊的力量連不到神經系統也無法調合內臟 .
現在的肢體運動著重於訓練核心肌肉羣 , 內家拳在練樁身內勁與練氣的收守與透放 ,
重點在把練氣力進身體裡面去然後可以由身體內透發驅動身體由意識去指揮身體內外動作使整體協調一致 , 而不是被動式的練肌肉 , 用肌肉的力量 , 被肌肉的感覺綁住 .
內家拳初入手時由練外層筋骨開始 , 如果大家有注意到內家拳指的外層是從筋骨開始而不是練肌肉羣 , 這是因為我們要用氣力來鍛練筋骨 , 提升身體的質量 ,
因此練身體與運動肌肉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途徑 .
因此當氣力竄筋入骨的時候 , 這些力量可以連貫身體上下 , 內外 , 然後再精進提升氣力的質量開始往內層深入收守內勁與氣 , 再由深層透發勁氣跟形體緊密連結 ,
形成身體內外 , 動作的起點 , 再到力量的流動和內氣的運行 , 達到內外完整一體 , 由此透過勁氣的質量讓身體內外有更扎實緊密的連結 , 使身體內密度緊實 ,
但卻不是肌肉上的僵硬而是借由 "氣" 的能量像一絲一絲細繩將身體內部空間牢固地連接起來 , 所以在力量的傳達上就越發能 "完整一氣" , 不會搖頭晃腦
, 前後搖擺 , 這也是太極拳 "一動無有不動" 的基本要求 , 其實外家拳功夫若是練得扎實也同樣能 "立身中正" , "四平八穩" , 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的 ,
因此將身體內部空間連接起來 , 也就是說 "氣" 的能量越厚實 , 密度就越高 , 身體與外形動作的一致性也就更趨完整 , 遂能越發提放 ,
運用身體的能量而不是單純使用部份肢體力量 , 這也正是太極拳最重要的一環 ,
"一動無有不動 , 完整一氣" .
立身中正是連接內在能量的根基
太極拳的 "立身中正" 是完整一氣的入門根基 , 這練身體在律動過程中的協調與內外 , 形體 , 動作上整體的一致性 , 徹底戒除晃頭 , 搖身 ,
氣力未到手先動 ,
上下不隨而留著下半身在後面等等......
這些是內氣不接 , 勁力有斷落的主因 , 雖然也可以加上有外層肌肉的力量 , 但較不易把內氣的頻率練到可以收守與透發的程度 .
肢體動作 ,
外形招式都是簡單易學的外表 , 雖然容易模仿 , 十天半個月就能學會一套拳 , 不過終究還是外層的肢體運動方式 , 練進身體裡去的能量才會有利用價值 ,
雖然肢體運動會有短暫的淺層力量 , 然而這些淺層力量隨著時間的流逝 , 外形動作上也就越沒有幫助性了 .
當身體
"一動無有不動" , "完整一氣" 變成一種固定的慣性以後就會轉換成用氣 , 使勁來驅使身體的習慣 , 而不是被動作套牢 , 讓淺層肌肉的感覺羈絆住
.
什麼是核心肌肉羣 ? 只要是肌肉 , 它還是屬於肌肉層 , 不是嗎 ?
太極拳從入手就開始練轉化外層肌肉的拙重 , 鋼銳之力來改變 , 提升身體內層的質量並將氣力收歛進入身體的軸心 -
脊椎之內 , 太極拳練使用內體軸心 - 脊椎的力量 , 因此太極拳練勁由脊椎發動 - "力由脊發" , 用身體內真正的 "軸心" 力量去運行身體動作 ,
而不是用外層肌肉的力量 .
在內丹氣功裡 , 練身心意的統合 , 借由氣的質量讓意識可以進入身體 , 駐守在身體中 , 由身體內的中心點 - 丹田所蓄集的氣來催發體內所蓄守的力量 ,
因此練到五臟內腑之氣的收合與行氣 , 每練一次都是在練氣力 , 使用氣力 , 用氣力在練身體 , 不用浪費時間在無所謂的外形動作上 , "動作"
只是來讓我們運行勁氣的律動外表而已 , 若是以勁氣的運行為主軸每練一次都是在練使用氣力 , 真正能用氣力在練身體上 .
太極拳 , 內丹氣功 , 外家拳和各種運動 , 某種程度上都是對身有好處 , 也都會有利弊得失 .
就太極拳而言即使每招 , 每個動作都練催發勁氣跟路跑1個小時的體力 , 耐力 , 心肺功訓練相比 , 當然它的強度是比不上路跑還要好 ,
但是對初學者或是上年記的 , 氣力不足的人跑步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
練身內氣力對於重量反饋當然也會比不上肌肉的重量訓練 , 但好處是讓身體學會把身體內部空間的力量凝聚起來的用力方式 , 用氣力來鍛練身體內在機能而不是練皮肉 .
各種運動方式功能不同 , 隨著年齡增長 , 身體狀況不同 , 須要的也會不一樣 , 但是唯有練氣力能運用氣力來練身體 , 路才會走得長遠 , 不是嗎 ?
大家不妨思考看看 ;
肌羣組合運動.....可以把力量練進臟腑裡去嗎 ?
有氧體操運動.....可以調理身體渙散的氣力嗎 ?
核心運動.............可以把力量帶進脊椎裡去嗎 ?
跑步.....................可以幫助解決睡眠障礙嗎 ?
很多人年輕時從事激烈的肢體運動 , 田徑 , 球類等 , 大量消耗體力的運動 , 甚至練武術者 , 因為耗損了身體而導年記輕輕就患上自律神經失調 ,
或是其它疾病 , 不管以前跑得多快 , 球打得多好等等.....如果到頭來只剩下虛弱的身體 , 夜不能眠 , 食不下嚥 , 那豈不可悲 ?
盲目性的運動反而造成身體的負擔
什麼運動對身體都會有好處 , 健康的人 , 氣力好的人 , 做什麼運動都會很好 , 從事肢體動作更能如魚得水 , 如果是身體須要調理的人 ,
或是有病痛的人跟健康氣力好的人做同樣運動的話那就會 "有事" 了.
肢體運動 , 沒有辦法幫人調理睡眠障礙 , 內臟機能 , 更沒辦法幫助解決自律神經失調 , 但是太極拳內鬆運守的元素能量是有自我調理身體機能的能力 ,
而且不管是太極拳勁氣質量 , 或是內丹氣功的內氣頻率都是調理身體機能 , 更是解決睡眠障礙 , 穩定自律神經失調的最佳能量 .
當身體內在機能平衡以後 , 身體下一階段則須要鍛練筋骨的韌性與延展力 , 用氣力來潤養筋骨讓我們肉體的耐力度提升 , 然後再借由外形動作和律動來 "運動筋骨"
, 所以不會因 "盲目性的運動" 反而流失更多的能量而造成身體上的負擔 , 如此便能漸漸地將氣力的能量蓄守在身體中 , 所以練氣力 , 用氣力 ,
而可以確實地運用能量 , 同樣以運動健身為目的 , 是在耗損身體能量還是練身體 , 有時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
太極拳內勁用來延展身體 , 太極內氣用來固守身體能量 .
太極拳在練 "內勁延展" 和 "練氣運用" 上若沒有發揮到它應有的效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太極拳的練氣與鬆柔內功心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太極拳以鬆柔的元素來提升並精練氣力蓄集之後 , 將內勁質量轉換成為施佈在身形內外層凝集氣場的能量 , 隨著身體 ,
招式的變化引導內氣運行 , 激盪氣機 , 鼓動內氣於形體之間 , 借由氣的頻率內滲進入身體內層組織與透發內氣連結外形構成一股綿密厚實的氣場來固守身體 .
在練太極拳時用這氣場的能量來帶動身體變化外形 , 而不是用肢體比動作 , 所以用意行氣 , 以氣運身 .
太極拳歷代有傳承正確明白的練氣功法 , 講高深理論不免流於紙上談兵 , 陳腔爛調 , 若說一切自然又似乎顯得不切實際 .太極拳的練氣功法 , 事實上平實無奇 ,
跟著基本功一步一步扎根 , 方法正確 , 不難練氣上手 , 一旦身體熟悉了內氣凝聚的頻率以後就可以具備調理身體的功能 .
太極拳練氣最主要的功用是用來加強身體內 "肉體" 與外在跟招式跟空間上的連結強度 , 將體內空間與外在形體 , 借由 "氣" 的質量和頻率將空間的密度提高到最好的狀態
, 因此動作上能由內發動 , 而不是用肢體去比出招式 , 所以一動則連接整體內外身形 , 牽一髮而動全身 , 引導形體內外的能量去 "運動身體" .
太極拳用 "以勁運身" 的能量來帶動身體由內而外 , 上伸下通 , 橫向拉開的動能來伸展身體 , 這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健身法寶 , 用內勁的力量 ,
由身體內的深層處開始延展內臟組織 , 拉開內膜 推伸筋骨最後才到外形 , 然後又隨著形體動作的起落將力量引回身體內部核心 , 將內勁的能量收納在內層組織裡面 ,
這些是練太極拳最珍貴的好處 .
太極拳也好 , 丹道氣功也好 , 最大的重點之一就是由 "內而外 , 內外相合" , 練法上從那裡著手都不是問題 , 關鍵是訓練身體在律動時與招式上的 "意到"
, "氣到" , "勁到" .
例如內丹氣功借由盤坐時的丹田結爐聚氣練到身體知道氣凝聚在丹田時的 "氣" 可以束集內腰力量然後再將這股束集起來的氣結合身 , 腰將身形的力量整合成一股完整的力量
, 這個力量可以真正用來練身體 , 驅使身體 , 如果練氣卻不能用氣來練身體 , 那不就等於白費功夫了嗎 ?
當太極拳可以聚氣施佈的時候 , 除了自已練身體調理氣場之外與同門或多人佈氣共震時效能更是助益深遠 ,
太極拳的內勁與內氣最終的目的是在提升身體內在素質然後在生活當中讓身體去使用它 , 讓身體能夠更健康有活力 .
外層運動肢體上的跳躍 , 擺動 , 簡單易學 , 跳過 , 動過了以後能留下的會有什麼 ? 而太極拳的內勁卻是筋骨臟腑內膜的最佳養份跟潤滑劑 ,
太極拳的氣更是修補 , 蓄養內臟的天然保養品 , 唯需經過一番播種 , 耕種 , 收成的辛苦過程 , 但好處是能生生不息有所收獲 ,
這個才是練內在層次的不朽價值 , 同樣花時間來 "運動身體" 不是舞弄完 , 流流汗這樣簡單而已 .
氣是一種頻率空間的傳遞和連結因子 , 當身體氣機接通以後就能充份發揮其正向的能量 , 身體狀態也會反饋出來 , 因此很多不平衡引起的毛病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修復了 .
身體內在質量的精進與提升是調理身體的根本之道 , 也是一項寶貴的技能 , 身體的素質或許無法馬上提升 ,
寶貴的技能雖也不是十天半個月學完招式般就能立刻有所展現的 , 但是經由正統明確的傳承功法 , 一點一滴扎根築基都能漸漸的感受到身體內在質量的正向提升 .
疲累的時候該不該練功 ?
身體感覺疲累的時候更須要動起來練功 , 這時候練的是內氣的收守 , 佈發來帶動內氣在體內舒展 , 行氣 .
如果是處於耗散氣力的當下把內氣聚集起來可以讓身體得到收補的效果.
若是因為體力上的透支 , 借由氣的能量則可以內滲進入體內修復筋骨和肌肉的酸痛與勞累 , 同時潤養內臟的耗損 , 這就是練氣最珍貴的地方 .
老實說 ,
凡是起頭難 , 前面築基扎根的路最難走 , 但是堅持練過門檻以後就是享受成功果實喜悅的時刻 .
有很多問題對有 "能量" 的人來說 , 只要輕鬆提氣運化一下 , 可能狀況就可以解除了 , 對身體沒有 "能量" 的人來說可能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失衡 .
我們很樂意幫助大家解決身體上的問題或是將功夫真正練進身體裡去 , 可是持續與堅持是須要努力的 , 很多身體上的問題它不是三天 , 二天就形成的 ,
當然也要花功夫才能逐步改善解決 , 畢竟我們是練身體 , 不是練魔法 , 不是嗎 ?
只要能保持身體內外氣機平衡 , 提升內在素質就能輕鬆地用氣的能量來調理身體 , 然後更進一步地將意識帶進身體裡去 , 與自已的身體對話 , 駐守內體 ,
探索內體空間 , 神游太虛 , 最後回歸到單純的初衷 -
"修真練體" .
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