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一年級的回顧
在我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中,真正接觸了太極拳,成為一年級的新生。或許是受了金庸武俠小說的影響,從高中時代偶爾就會買一些關於武術的書籍,但總是有看沒有懂,想要依樣畫葫蘆,又不知道到底做得對不對,絕大部分的時候根本連葫蘆都畫不出半個,從此我就知道看書自學是最沒效率的方法,一輩子也不可能成功。照著秘笈而修練出絕世武功終究只是小說中的幻想吧!
上了大學後因為忙著玩社團,也沒有再提起學武的念頭。直到這一年卸下了社團的所有職務,學校的課也不多,學武的興趣又熊熊的燃起了,所以就上網搜尋學校附近哪裡有人在教太極拳。
網路和BBS上有很多的資訊,但是看來看去怎麼大部分的內容都差不多呢?難道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直到看了吳老師的網站之後,好多內容都是一般討論沒有觸及的,這吸引了我的興趣。再看看示範影片,心裡一股強烈的直覺告訴我:「就是他了!!」。
剛入門,老師先介紹鬆沉會有丹田內轉的胎息現象,腹部規律的鼓盪而且不受講話所影響,不是靠呼吸,也不是用意識指揮腹肌運動。我也來放鬆試試看,嗯…什麼事都沒發生。
接下來先學八段式練筋脈,哇塞!老師的脊椎怎麼會像波浪一樣往上傳遞,真是前所未見。我也來試試看,嗯…前凸後翹一點都不像,畫虎不成反類犬。偷偷觀察一些師兄,他們也會有波浪的現象耶!還是乖乖的照老師說的要點,慢慢練就好了,我想功力到了應該就會產生這些自然現象,不必心急。
八段式學完就學楊式太極拳的拳架和五禽戲,另外還加上一些發勁和搭手(推手)的練習。光學拳架是不夠的。因為拳架都是打空氣,根本不知道內勁有沒有練出來。
拳架是體,發勁是用,拳架打得很好看,勁發不出來也是枉然。能夠發勁就表示拳架練對了,更進一步還能感知自己在練拳架時的缺陷,加以改正。甚至再運用在搭手上更是變化多端,增添樂趣。透過搭手的訓練才能體會老師平常講的要點是運用在哪些時候,例如鬆沉、意念等等,而且愈常練感覺會愈靈敏,也會愈來愈有自信和成就感,因為東西確實有練出來,也可以用,然後就是熟練度的問題了。和同門師兄弟練搭手互相切磋是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會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相同興趣的人,一起求進步,感覺真是棒呆了!
學太極拳就是要改變我們平常用力的習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肌肉緊繃而不自知,甚至睡覺的時候也很容易緊起來,隔天醒來才發現肩膀酸,更嚴重的還會落枕。
學了太極拳後對自己的身體感覺靈敏了許多,只要發現緊起來就放鬆,把緊繃的肌肉放掉。放鬆不是放到整個沒力軟趴趴的,而是用最小的力氣去維持這個姿勢或動作,身體感覺越靈敏就越能拿捏這個最小的力氣。
最近有個體會,以前拿東西的時侯,肩膀肌肉會用過多的力,把用力的部份調整好,放鬆以後,那個支撐的力量就跑到脊椎了,原來拳經拳論所說「力由脊發」就是這個道理啊!所以寫字的時候緊起來就放掉,打電腦時緊起來就放掉,坐著的時候身體緊起來就放掉,站著的時候緊起來就用鬆沈的心法放掉。想一想,原來我們平常這麼容易緊張,不論是精神或身體。往往我們也會執著於某個想法而不悟。如果我們把這個想法放掉,是不是會出現更多的空間,更多不同的思考模式,精神上也放鬆了許多呢?
大約在學了四個月之後,發現做八段式時身體的力量會左右搖擺上來,但不是走脊椎的波浪,慢慢的力量就往脊椎收束,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就漸漸的會走脊椎的波浪了,這時候我就愈發勤勞的練功了,就像老師說的:「功夫這東西會上癮,你功力增加了,自然而然你就會往上爬。」
現在我已經學了一年,每天練功大約要花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練功,當然偶爾還是會因為事忙而偷懶個一兩天沒練,但的確是比我應付學校功課還認真了許多,也許是興趣使然吧。開始打工以後漸漸感覺到可以練功的時間越來越寶貴,有時候還會覺得好像時間不夠,練不完。對很多已經在社會上工作的師兄姐來說可以每天練功真是件奢侈的事。希望可以好好把握在我出社會之前的這段時間加緊努力,除了累積功力之外,也冀求能夠體悟出更多的太極哲理,應用在將來工作與待人處世的態度。
很慶幸我有這個機緣向吳老師學習太極拳,一般人對太極拳的印象可能是軟綿綿、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但是我認為年輕人比老年人更適合,更有條件和本錢把太極拳練好,練出剛柔並濟的勁道以及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勝於治療,何必要等到老了,身體健康和體力都差了才學太極拳呢?
我要練功去了,再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