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太極拳-疑難篇

 

練太極拳要早早開始慢慢來

 

  這句話是看到一本書 ''學英文要早早開始,慢慢來'' 套用的,這本書在講述學英文的錯誤觀念,唸法,導致學了很久,好像有程度,但是卻用不出來,甚至不能用,何謂正確的方法?其實就是能有效率的吸收而已,當然這個跟練太極拳略有不同,學太極拳功法要正確傳承。

這本書中點出學英文最容易犯的毛病,跟練太極拳倒是有幾分頪似。當方法告訴你以後,能不能確實執行,遇到困難時,是想逃避,還是定不下心來好好練習呢?要越過一道關卡,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的,這些學習 "態度" 跟練太極拳是相像的。

  初學太極拳不在招式,而在鬆,鬆初學時要有正確的方法與明確的方向,也就是說要清楚知道如何 "放鬆",隨著功夫增長,鬆就能由心而至。有些人身未鬆,就進入"意境"的練法,這是不恰當的,所以常見駝背,身形散亂的毛病,太極拳講;以心行拳沒錯,但是腦子指揮不了身體,是因為身體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力接不起來,相對的,若是身體的結構接通了,心意至,意到,氣到,力到。所以,第一步的重點主題是練身體的結構。

當我們的身形結構完整時,氣力才會凝聚,身體才會產生出能量可以用。而且身形結構堅固可以強身袪病,

這是太極拳可以健身的主因。

  身體的腰胯是上下身氣力的接合點,也是陰陽的轉換站。大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講力由腳起,出於梢,"梢" 指手,也指頭頂。簡單的說身體像個容器,假設容器裡裝著水,你的出口在身體的頂端,那你必須將容器裡的水送到出口,,如果只能將水送到手,那也就只有七成滿而已,然而實際可用的頂多只有五成而已,因為在很多的動作當中,會有蹬腳,縮肩,推手,等用肌肉的力量而不自知,這是很多人練太極拳很久,可以把人推出去,也就是會推人,但不會發勁的原因。

當結構接合,氣力在身體裡因鬆的張力增加而使得重量在骨架裡節節貫串, 讓鬆的力量轉換成內氣與結構的張力,結合形成

"勁",這個勁力佈滿身體的結構中,因此,氣力,筋氣生生不息,臟腑也能得到內氣的潤養,身體也能日漸受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何謂正確的鬆,鬆也就是鬆掉肌肉的拙力,但是骨頭跟骨頭之間,關節的轉折力不可丟掉,這是鬆的關鍵點,顯然它不是學套路,拳架打得看起來不用力就能會的。它難在放掉的力要剛好,通過的力量要精準,所以隨著骨架節節貫串,因此;腰胯不會歪一邊,也不會產生長短腳的現象,假設練站樁時,越站身體越歪向一邊,那表示身體越來越緊,而不是越來越鬆。

第二,脊椎不會側彎,太極拳講鬆腰落胯,既有鬆落,腰就會飽實,丹田內氣聚集,倘若脊椎歪一邊,代表腰有邊一較鬆,一邊較緊,如此一來,丹田內氣不夠緊實。鬆腰落胯的效能就好比一個盆栽,歪一邊,就像是盆栽裡的泥土不夠緊實缺一角,其根不穩,但是也不能太密實,這樣力量無法上傳。想像腰胯中的盆栽裡的泥土缺一角,而盆栽裡的樹又側彎一邊,那肯定這棵樹不久就會枯節而亡了。所以說;練太極拳要立身中正。

另一個問題就是駝背,或許是因為要找鬆掉的感覺所致,然而,鬆不是靠找感覺,而是勁長出來告訴你自己。太極拳拳論講;似緊非緊,似鬆非鬆,就是前文提到的,力量要經過每個關節時,力要放得剛剛好,通過關節的力道要夠精準。假設身體結構的張力運送完整,它應該能由尾閭經過整條脊椎到頭頂,因此理論上,勁若在身體內運行,不應駝背才對,而且還有一句話叫做"頭頂懸",也就是說;勁要通到頂,當然,有些動作不須做到滿實。

如果練習的方向正確,身體的結構中正安舒,身體上的酸痛自然而癒,內臟也能得到潤養,身體恢復力漸增,骨架正了,結構的張力帶領氣力運行,生生不息。

這個層面的練法,有正確傳承的功法,但沒有絕對的標準流,因為每個人緊繃,轉折,鬆的程度都不一樣,因此須要口傳心授,隨時調整輕重還有練法等等,有些人要多鬆落,有的人則須要往上頂的勁,這個時候跟太極拳的鬆有了執行上的茅盾,既要鬆,又要有運行的力,這也是太極拳不好練的地方,所以要慢慢來,時而練鬆,時而練運勁。當鬆的效能越高時聚集的氣力更緊實,自然能夠不用力就能有勁可以運送。

  學太極拳為何要早早開始慢慢來呢因為它有些困難點須要時間跟用心去慢慢體會磨練這不僅是鍛練身體更是修練心性

在太極拳裡,有些時候要著重練鬆多些有些時候要練運勁,所以要學用力的精準也就是說;運勁跟鬆是不同的它既要鬆也要用點力但用力的地方要能精準的找到這樣你才能學會什麼是似緊非緊似鬆非鬆這個不是馬上就能會的事情須要你的身心漸漸合這樣才能腦子指揮身子而不是身子動腦子空洞洞

""在初學時有心法練純熟了它是一種安心的靜定動中有定身體在動作意念在領御統合身內勁氣才會有身形有了身形才有手法而定又是這當中的"專注"因為你安心了所以專注因為意念執行統領身內的效能專注 ,所以該鬆的地方也就更放鬆了因此不須要找放鬆的感覺也就不會丟了氣力練成空架子

在太極拳拳架有好幾種練架也就是說同一個拳架有幾個不同方式的打法在楊式太極拳中有練發勁的有練點跟點接合的也就是要把氣力練到由腳到手一條通,還有鬆散架練鬆的延伸等等而陳式太極拳裡除了剛柔練勁的發放以外它還有 專練氣的鼓盪法這些對身體都有非常大的益處但是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次或在短時間內吞得下呢還是會打個好看的拳架就能練得出嗎答案不是的所以真要有心練太極拳你要把心放下安心的慢慢把它一步一步的練進身體裡面去當你該練到的成份都漸漸具備了也就是說每個關鍵點你都建立起來以後你就會一直處於進步中每練一次就更扎實根基就更穩固太極拳功夫沒有捷徑所有的心法口訣都是基本功具備了這些 "基本功" 才是傳承

有些人雖然選擇了太極拳入門可是卻不可以馬上練太極拳的拳架要先練太極拳的鬆氣力的貫串但是就不可以練拳架原因是選擇太極拳入手是它看起來比較鬆柔溫和有些層面可以練一輩子因為它有剛的成份也有鬆的成份也有柔的因子所以在練拳的過程當中可以隨著不同狀態而調整雖然練太極拳可以健身但是要先看看你的身體可不可以馬上接受意識的指揮運轉你的內氣然而氣在何處力會不會轉折有可能因為太僵硬而使得身體負擔更大所以學太極拳沒有辦法得到練太極拳的好處反而讓身體更累

在教學十幾年來我所接觸過的學生不管是不是對武術有所嚮往第一要點還是以身體的健康最重要這也是我教拳以來最大的感觸沒什麼比身體康更重要一些大大小小身體病痛的人我碰過太多了因此相對累積了不少內家拳應用在幫助身體恢復功能的經驗上現在有很多人要來學太極拳經我一看可以清楚看出身體的一些狀況如肩背因為太緊而酸痛氣力渙散等等類似這種情況的人我會告訴他們練太極拳可以改善這些狀況但是只能練太極拳的 鬆法,其他的 ,要先把督脈的氣打通,腰腿的力量要能轉到脊椎裡,下元丹田的氣聚實這樣肩背即刻就會改善,若只是單純的打太極拳拳架,解除身體的病痛是不太可能達成的,那應該要練什麼比較好呢

練形意拳因為在形意拳裡它的角度比較小所以當你放鬆的氣力往脊椎上傳的時候 ,督脈的氣也就隨著力往上運送了這個可以解決在太極拳裡面因為不知道要把鬆的力量轉換成可以用的勁氣的問題當然要知道正確的練法才能把勁力練出來

另外很多人肝腎方面較弱,體力較差練太極拳時沒有把氣力聚集起來也就是鬆到彎腰駝背因為要找鬆的感覺而不知正確的路徑導致內氣耗損得更多以致於肌肉肩背膝蓋酸痛等等這類形的人適合先練八卦掌八卦掌的圈比太極拳還要小有助於把丹田的氣藉由圈的開合將內氣凝聚起來而且在圈的轉動過程中 ,腳到腰身之間的纏絲勁比初學太極拳時更容易找到路徑但問題是 ;練錯的話很容易傷到膝蓋跟腰椎反之練對的話受益無窮

如果能在形意拳中把脊椎督脈的氣力很清楚的把它找出來那你在太極拳中的節節貫串也就已經入門了

如果能在八卦掌中把跨襠腰身圈的開合對 應很明確的找出來那你在太極拳中的纏絲勁也就已經入門了

其實以前我並沒有打算要教形意拳跟八卦掌而且來我這邊學拳的學生不少人都學過形意八卦不過很可惜 "" 的成份不夠所以對身體益處不大這也是很多人練形意拳八卦掌也會同時修習太極拳的道理所以這三種內家拳有些互補作用但是知 "鬆" 是入門。

我在太極拳教學的過程中看到本門的學生常因鬆跟運勁之間找不到身,心交會的轉換點,例如說;運勁在骨架裡,放鬆在意,所以身體會只鬆開到有力量的通過而已 ,但是又不會因為運勁的關係而太緊繃導致力又過不去。以前我在練低架的時候,師父告訴我要練到腿不會酸痛才過關,我問;師父,這麼低 ,怎麼練到肌肉放鬆呢 ?師父又說;很簡單,腿在酸,腦子在放鬆,有一天它就不酸了,心想,這不是廢話嗎?可是當身,心,意轉折點既結合又可以轉換身體氣力時 ,肌肉也就鬆開讓力量通過了,然後一段,一段由根到梢,勁就是這樣 "長" 出來的,這當中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也就是 "基本功" 。

這個勁,運不起來的結論很簡單,但是沒有標準的方法可以給你,第一,心意的領會,因人而異,而且人也不是機器人,每次做的又會不一樣 ,所以內家拳講 "心意" 。這個心意,你只能拆開練,熟了以後,身體跟腦子,自然接通了,也就所謂;意到 ,氣到,力到,所以要看每人的問題而調整練法,運勁的點,對練拳養身而言是最重要的一環,也就是要把氣力往脊椎裡一節,一節送上去 ,可是它比練放鬆還難,所以這裡用太極拳的心法去練形意拳的外形反而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前題是你要明確了解到每個形意拳的內涵 ,不然就會四不像。

會教八卦掌的由來很早,起因於要教太極拳的鬆腰落跨,很多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這個身與腰,腿之間起落很遲重,也就是腳的收放,要快不快 ,要慢不慢,怎麼練都怪,它問題就是遲重,也就是鬆落的不完整, "鬆落" 的方法雖然不難,但卻不是把身子蹲下去而已 ,"鬆落" 時也是氣力上升最大的時候,所以要乾脆,一股勁將氣力往脊椎送上去。在八卦掌的步法當中,正確的步法 ,身形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有個學生。18歲,剛來的時候腰往前塌又駝背,練了大約半年以後,運勁時脊椎會有一節,一節蹦開的聲音,現在整條脊椎直到頭頂,一方面因為他年輕 ,身體的能量強,只要練對,勁力集中,身體也就能很快的收到成效,另外,他有真的有

"早早開始,慢慢練功" 。

後來講太極拳纏絲勁的時候,又想到八卦掌的 "裹襠" , "轉圈" 。裹襠可以很快速的使腰放鬆的力量轉換成 "氣" 凝聚於丹田 ,而且一旦氣力充沛連 "命門" 也會蓄满,圈的力量可以使腰跨的力量很快的往腰椎鑽上去,然後再節節貫串 ,勁便會在身體裡由腳鑽到頭頂,手指,前題是;要先找到身,跨的接合點才能有 "裹襠" , "轉圈" 的形成 ,否則還是空架子。

當然在太極拳裡面有它自己的練習方法但是常常因為放鬆跟用力之間形成盲點而無法通過關卡這是很多人練太極拳停滯不前的主因這也是教學至今所得到的經驗因此 ,逐一修正為可健身之用法

若是能夠把心放下來慢慢的學 "功夫" 而不是學拳架,,這樣學到的比單會太極拳招式來得更有益身心而且當每個關鍵點都練通了以後回到太極拳拳架中很多想不通 ,無法過關的關卡自然而然就通了。

這是最近才將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這三種內家拳理出各別的強項加以整合利用的原由 。

練精各個關鍵點,突破每的關卡功夫 , "勁氣" 自然長出來回到太極拳中也就一動無有不動體內勁氣生生不息的流動著

 

Copyright© 2002-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