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太極拳-疑難篇

 

練拳祛病健身

 

   我的學生中,中,西醫不少,中醫師大約十來個,常有人問;師父,身體濕熱練什麼比較好?我說;練八極拳.老師,燥熱,腎氣不足練什麼比較能改善?

我說;練八極拳.氣血不足練什麼比較有效?腰腿酸軟無力要從那一方面著手加強?我說;八極拳.

相信大家也如同我中醫師學生們聽得一頭霧水.老師怎麼不回答練太極拳,若是形意拳,或是柔動的八卦掌,亦或內丹氣功等尚能理解,但為何回答為八極拳.

現在的問題是;要了解到我說的八極拳在練什麼?

第一,八極拳的墜落馬步,我練了最少五年以上才內化為根基.馬步練腿力其次,練氣力可以沈澱運化,聚集氣力催發最為重要,否則拳只能打空氣而已.

因此拳能由內發於外.八極拳應歸屬於外家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為內家拳,內家拳練勁在站樁,而馬步即為外家拳的站樁,因此若能練而內化,相形之下馬步聚集氣力的功力 則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步步增長且身體內力催發的勁氣越精純,集中,能在身體濁氣尚未盤結之前早就排出體外了,若有將內功氣力內化,這個功力它會跟你一輩子,才能籍由 "拳" 練到老.

第二,墊馬,它也是馬步的一種,不過是墊著腳尖的馬步,將全身的重量放在腳尖上,這個在練發拳時催發氣力時身形不會因為換步轉身而渙散.

其實墊馬最大的好處是剛好用到腿部內側的合夾之力將腳底的力量帶上丹田,所以就會將肝經,腎經,脾經之氣從腳底運上會陰而充實腰馬,

因此,想要腰腿無力,大概也很難吧!

第三,馬步四手.這個練身內氣力聚滿時壓力的調節與內力聚集時讓大區塊游離的氣力更為內歛而集中,當行拳時會因為用力,憋氣,大口呼吸等等....

使得呼吸因為體內緊繃而使氣力虛浮.所以籍由四個不同的聲音與內力共震,調節內緊之壓力也將氣力收歛使其不虛浮.氣力也能因此受到調節而集中

如此行拳時有虎嘯獅吼之聲,這表示拳由內力催發,隋著功力增長,隨時可以由內而外催發內力.

這個部份的功力可以運用在自已熟悉的運動中,如跑步,爬山,游泳,負重等等....並非單純只是練什麼拳,而是力量的運用,主導自已身體的氣力,因此不管練什麼拳都可以練到老.

第四,內狀法,這個功法練氣力凝聚於腰馬之中,也就是指整個腹部,腰部,將內力注滿丹田,兩腎腰,行拳時催發而出.

第五,羅漢手.羅漢手練心經,肺經,籍由不同手型之用力而拉扯經脈.

第六,五禽戲.練力可以凝聚與收放到深層臟腑,練到內化時 身體內一收一放即可催發內力,行拳時力由內發,隨著功力越純熟內化,

蓄力催發自然而出,毫不遲疑.

綜合上述,陽剛恐過盛,因此練內丹氣功調合內化,剛柔並濟可袪病強身,這些不僅只是練氣力,或是身體上的訓練,重要的一層是心志與身體的結合.

聽到這裡每個人臉上一陣青一陣綠,我想讀者亦然,大家可能想說;我只要練身體而已,不用練功夫沒關係,多少人被這想法,錯誤的觀念誤導,浪費時間在無謂的養生功法上.吸幾口氣,比比動作,活動身體尚可,小功,小法,談練功袪病強身是不可能的,練功這回事,至今沒聽過正派的傳承有捷徑的道路,唯有 "下苦功" 而已.能給身體健康好處的是;練出來的功力,不是比招式動作.

        練這些築基扎根的功法前二年最辛苦,過了這個小關卡以後,內在氣力漸明朗,身體跟心意動作的顏率漸能相應,動作所帶給身體的負擔感已能摱慢轉換為正能量,動作所產生的力量逐步到位且能在身體內產生正向的能量,此時扎根基本功已過關卡,往後所練的都是往上提升正向力量的功能.

因此前期練拳首重築基扎根,所以拳架是慢慢增加,目的是在練習動態當中的聚散,收放,催發的內涵,所以貴在專精,確實了解,達到這些要點,而非外形動作.

如此三,四年之後的拳勢,能由內而外,此後功力可平穩成長.

幾十年前曾在雲林,虎尾一帶看過二位頭髮斑白,可謂真正的老師傅打拳,其氣力催發平穩扎實,身形氣力由內而外,馬步力量收放強勁自如,一拳,一形皆令人激賞.毎個人的功力是由基本功累積而來的,不是用嘴吧說說,裝模 做樣就能長出來的.

很多人誤以為 "下苦功" 有多可怕,其實不點也不,端視毎個人身體狀況而定,當然越年輕開始越好,每個人要找出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100分,然後將你的輸出功率分成三種火候;八成練筋骨,九成練臟腑,十成練氣力催發,幾年功夫下來根基內化後,即可以行拳為主,所有功法的內涵融合在拳路裡面,所以即使到老,年記大時行拳仍能催發虎嘯獅吼之功.

就我個人觀點,練 "內在功夫" 年記不是問題,每個人的100分都不同,只要按步就班,隨著內力增長身體會逐漸地內化而漸強."功夫" 不外乎氣力內合,形於身,對於很想練功袪病強身的朋友我建議往這這些方向思考,實行,如果選擇太極拳要確實精純於內家拳精要,萬不可陷入比手劃腳的錯誤迷思.

       太極拳內功精髓在樁功,太極拳站樁心功由內而外,形於身的內功心法,會發現有很多動作 的斷落如何轉折,力量的續集,勁氣運行等等..基本站樁在這就不多述,請參閱網站內相關文章.

練太極拳最大的問題是 "鬆" 如何鬆?鬆到那裡去?(真的是到腳底而已嗎?)怎麼用?太極拳是拳,勁與氣由鬆轉化而來,如果 "鬆" 沒有辦法鬆到有能量,那就不用練鬆了,不是嗎?很多人練太極拳,打從一開始就練錯了,簡單來說;有鬆就會有緊,一身之中有鬆的地方也就會有相對緊的部份,這部份包含聚集的氣力,運行的勁,轉折等等.....有些地方要守力但不能僵,有些地方要鬆但不能鬆到散掉.換句話說; "鬆與緊" 這兩個 "頻率"要結合成為一個頻率,然後另外須要接通的是蓄集,運行,發勁,三個不同的頻率,這些在身體內的頻率是勁與氣的統合,藉由心意將身體內動能運作統合,融合為一,如此太極拳方為 "入門" .

太極拳站樁分為二部份;楊式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拳,兩者重點略有不同,楊氏太極拳經歷師祖輩延伸,變革出不同心功重點,楊式太極拳樁法以氣運身來轉化身體內用力之緊跟鬆間的衝突與矛盾,將反向轉為正向連結可用的勁氣而非單純到毫無勁氣可言的地步.

透過樁法,能學習,體會由內而外的延伸,而不是求動作的形體招式,如; "落胯樁" , "盪氣樁" , "展翅樁" ,等等........除學練鬆之外還要能將力量蓄聚起來,凝聚跨襠之內,這些是鬆化後肌肉區塊 "力" 聚集的頻率,之後還要把凝聚的 "襠勁" 在身體上部轉化為 "氣" ,由氣的運化,鼓盪身體內形,如此才能將剛,柔,兩種頻率相合,運化身內使其力量鼓盪於形體之內,唯此方不至流於比手劃腳,扎實做到每個動作都是由體內真實動能所形成的 "形體" 而非比出來的.

太極拳所有動作皆要能由內在勁氣形於外,這些 "心功" 非正統傳承能入手.現在太極拳易學難入門,不少練練拳架以後再加上自已的想法去揣摸,因此不管怎麼比,還是停留在外形上的動作,難以真正入門,把太極拳的鬆當成要死不活的柔,更甚者濫用太極拳的 "氣" ,自我催眠以氣發人,一旦遇到真實力量的時候,什麼鬆柔,什麼 "氣" 全都不見了.這種假太極拳之 "氣" ,除了自我感學良好,自欺欺人之外,著實一無是處可言.

陳式太極拳樁法著重在練勁的 "蓄" , "運" , "發" .勁的成份與氣的成份為各半,練因鬆而聚集勁氣,勁之張力行於身形,由根到梢節節貫串,以氣催勁發放而出.

楊式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拳各有特點,原則大致相同,唯顯現於外在形態不同而已.二者之間,基本功純熟後,各路特點,用意為何,即可通達明瞭,畢竟楊氏太極拳由陳氏太極拳發屒而來.

我的太極拳功夫,平實一般,不過 "入門" 而已,唯所幸 "基本功" 內化跨過門檻,只要日常維持行功,保持身體平衡足矣,希望有意練功健身的朋友皆能找到適合自已的方式將 "功夫" 內化練過門檻,轉為正向有效的力量健益身心.

 

 

 

 

2018.03.20

 

Copyright© 2018-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